http://www.9998.TV/ 2024-11-07 阅读数:36
说其古老,无外乎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的传承与延续,即使最不懂酒的饮者,也知道黄酒的历史比白酒长。“老祖宗那会儿喝的酒,大多是黄酒”——不少人谈起黄酒都会首先想到这个知识点。
浓重的颜色,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仿佛颜色越深沉,越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女儿红”、“封缸酒”的典故更让人笃信,岁月带给黄酒的加持,往往体现在酒体的颜色上。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农耕岁月,因为曾经的悠久且深入人心,黄酒的“衍生品”料酒还超越餐桌,占据家庭的灶台,以至于不少人至今仍把料酒和黄酒混为一谈。
与快意人生,肆意闯荡的白酒不同,“历史”二字带给中国黄酒,更多的是牵绊。从古代中国曾经的独步天下,到近代中国的阶层消费,再到如今的偏安一隅,黄酒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渐行渐远的收缩史,而东亚邻国们从黄酒发展而来的清酒等酒种,却走向世界,发扬光大。是什么让中国黄酒止步不前?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止步不前,黄酒的反思
要弄清黄酒“退步”的原因,恐怕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1949年时,由于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长江以南,国民政府的重点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全中国有2万多个黄酒作坊、1万多个白酒作坊、10个葡萄酒厂、10个啤酒酒厂和1个果露酒厂,酒企业集中在中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1949年全国饮料酒总量仅为15.62万吨,其中白酒10.8万吨、啤酒0.7万吨、黄酒2.5万吨、葡萄酒0.02万吨、果露酒1.6万吨,黄酒消费量是白酒的四分之一。
建国以来,随着五年计划以来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三线工程落子中部、西南,白酒在上述消费市场的比重大量增加,加之酒类产品关乎百姓生活,各地全国各地纷纷建起白酒厂,再经汾酒试点、茅台试点等多次全国性技术会战、经验交流,白酒技术与生产规模、生产效率持续加强,白酒最终成为占据优势的酒种。
反观黄酒则在建国后,由于受之前的旧时代阶层消费影响,社会影响力削弱,从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收缩至江浙沪的区域市场,加之在重建消费群体、价格定位、规模化生产等战略方向上,不够重视,黄酒的地位愈发下降。1980年,白酒年产量达215万吨,而黄酒(不含料酒)的产量1957年为10万吨,至70年代末仍在20万吨左右徘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调整,黄酒生产获得发展。从局限在江浙沿海,扩大到东北地区,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和珠江流域,1983年激增到60万吨,1988年达86万吨;除内销外,开始大量组织外销,许多黄酒名品深受国际友人好评。但与此同时,白酒的总产量达到了468.54万吨,黄酒产量仅为白酒的18%。
此后中国酒业市场化的步伐越走越快,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的产量与消费量一路狂飙,黄酒与其他酒种的差距则进一步加大。截止去年的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白酒产量629万千升,销售收入7563亿元,利润2328亿元;而黄酒全国销售收入仅85.49亿元,利润15.58亿元。在产量规模多年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黄酒的市场规模和收入仍明显不足,利润率更低。
从内因上看,长期以来,除了老派的自斟自饮,黄酒的消费场景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一份来自行业的消费场景分布调查显示,黄酒的消费场景33%为自饮,而在白酒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商务宴请和礼品赠送则分别只占21%和12%,而从以往的经验可知,商务宴请和礼品才是高端酒的主力市场,而高额利润也主要出自这部分“金字塔塔尖”。
规模、体量不足,仍是黄酒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黄酒行业的规模不足,放大声量的宣传与推广,消费场景的打造、消费者教育、渠道与产业布局、政策的制订,甚至获得投资者的青睐,都成为黄酒发展中的短板,黄酒与料酒的关联,长期以来被行业内外所诟病,但黄、料“割袍”给黄酒带来的规模缩小的弊端也客观存在。
黄酒前行,路在何方?
在笔者看来,除了需要假以时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以及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外,黄酒破壁创新的现实方向,应主要集中在高端化、年轻化、国际化以及数字化等方面。
高端化
白酒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升黄酒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是黄酒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一。在当下白酒为主的中国酒类消费结构背景下,在规模化上与白酒竞争毫无胜算,而保持现有规模,提升利润水平,仍有很大的空间。
提升产品品质:高端化是黄酒破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升酿造工艺和产品品质,推出高端黄酒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生活的追求。黄酒企业应致力于酿造出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高端黄酒,如古越龙山的陈年黄酒,就是高端黄酒的典范。
优化产品结构:黄酒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多中高产品。例如,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两大黄酒上市公司就通过聚焦核心高端、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
打造高端品牌:高端品牌是黄酒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黄酒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高端品牌消费潮流。近年来无论是古越龙山,还是会稽山等主要黄酒企业,都将高端品牌培育与打造作为重点,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女儿红、只此青绿、本酒等一批高端品牌被推向市场,形成了自身的塔尖地位。
年轻化
赢得年轻消费者,是酒类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黄酒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群体,占比超过70%;其中男性占比60%;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广东等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更注重保健养生,并且在文化传统上对黄酒有一定的认同感。然而对于20-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黄酒则显得陌生。但恰恰是这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将成为未来黄酒的主力,决定着黄酒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黄酒的年轻化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创新产品口味: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黄酒企业需要在产品口味上进行创新。可以推出低糖、低度的干型黄酒,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轻口味”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探索黄酒与其他饮品的混搭,如黄酒奶茶、黄酒棒冰等,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兴趣。近年来黄酒企业设计开发的“冰饮黄酒”、“黄酒冰淇淋”、“黄酒面膜”、“黄酒鸡尾酒”等产品和消费模式的改变,赢得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优化包装设计:黄酒的包装和形象设计在年轻化进程中至关重要。黄酒企业应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现代元素,使包装更简洁、时尚。例如,采用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搭配时尚的色彩,减少传统的厚重感,同时融入国潮元素等。
拓展消费场景:黄酒企业应积极拓展消费场景,将黄酒引入更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例如,在咖啡馆、露营地、潮流展览等轻社交场合推广黄酒,让黄酒成为年轻人社交、休闲的新选择。
国际化
重视国际市场,让黄酒走出国门,是振兴黄酒的另一条路径。日本清酒的发展道路给黄酒带来不少启示。
加强国际合作: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国“国酒”,黄酒的国际地位不容小觑,黄酒企业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将中国黄酒推向世界。可以通过参加国际酒类展会、与国外酒企合作等方式,提升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适应国际口味: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黄酒企业可以在保持黄酒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口味调整和创新。例如,推出适合国际消费者口味的黄酒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
数字化
运用数字技术:黄酒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黄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为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数字营销:数字化营销是黄酒企业触达更多消费群体的重要途径。黄酒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数字营销,提高品牌曝光度和消费者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品鉴体验。
黄酒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创新方向并付诸实践,以推动黄酒产业的持续发展。(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