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酒评家贝丹与德梭的故事

2018/10/24 11:38:30匿名 | 分类:红酒 | 浏览222次
我来回答:

匿名

1个回答
  • 2018/10/24匿名

    北京、上海两地四天的上海贝丹德梭酒展热闹登场,也让贝丹和德梭这两个名字在葡萄酒圈内发酵,熟知他们的人,纷纷前往现场,进行交流取经,不了解他们的人,都在打听,他们是干嘛的?记者昨日前往酒展现场,与贝丹和德梭以及他们在中国的负责人小宁,进行了深入交流,向热爱葡萄酒的您展示他们背后的故事。     贝丹:古典文学教授为什么转入葡萄酒行业     贝丹在展会现场签售     先从贝丹讲起,贝丹在进入葡萄酒行业之前,是法国古典文学的教授,还是法国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头衔获得者,在教育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为什么又转投葡萄酒行业呢,贝丹称,因为他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他在20岁时就开始对葡萄酒感兴趣,平常也会看葡萄酒的书籍,也会参加各种活动品鉴葡萄酒,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个酒商在巴黎开了一个巴黎葡萄酒学院,贝丹就去参加学习,由于有较厚实的基础,以及极高的学习天赋,贝丹在一年之后,葡萄酒方面的知识水平已经“震惊”到校长,校长直接邀请他成为学校的老师,这在当时的学校也传为佳话。     此时贝丹还没有正式转入葡萄酒行业,但这却是关键点。因为有一天,贝丹的葡萄酒课程的一位女学生找到他,称她是法国一本葡萄酒杂志的出版人,但是杂志经营陷入困境,希望他能进入杂志工作,帮助她,这本杂志就是《法国葡萄酒评论》。     贝丹称,自己是因为觉得在教授古典文学方面进步的空间已经非常小,而且当时的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情不是太高,所以就接受了邀请,成为《法国葡萄酒评论》的主编,。贝丹在写作方面的才能与对葡萄酒的理解结合,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杂志光凭借内容便进入中兴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 “预言1982年是个伟大的年份”这个事件令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在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而其实,贝丹是公开称1982年是个超好的年份的酒评家,这一事实,帕克在他的杂志中也提到过,称是贝丹的这一认可,让他更印证了他对1982年这个年份的看法。(此处省略三百字……)     贝丹与德梭的相遇     再来讲下贝丹与德梭的相遇。1986年,贝丹照例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勃艮第伯恩慈济院拍卖会,拍卖会结束后,贝丹到附近的一个酒吧看球赛去了,而在这里偶遇了刚刚成为葡萄酒记者,同样来参加拍卖会的德梭,德梭是新闻学院毕业,开始是写各种题材,后面因为对葡萄酒有着浓烈的兴趣,所以开始专注写葡萄酒报道,贝丹在和德梭交流之后,随即就邀请德梭加入杂志,因为他发现德梭在经营上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见解,而这正是杂志当时非常需要的。而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面对在葡萄酒圈内知名的杂志的邀请,双方一拍即合。     贝丹称,两人从1986年一直共事到现在。一起把内容做好,并不断发展新的团队成员,在几年的时间内,杂志的订阅数翻了三倍,在法国的葡萄酒圈中也拥有着很好的口碑。     法国葡萄酒年鉴在法国的火热     直到十年之后的1995年,杂志以贝丹+德梭的名义出了期法国葡萄酒年鉴,贝丹和德梭以及团队当年品鉴的酒款大约在一万款左右,年鉴一出就收到葡萄酒圈的广泛好评,于是杂志每年都出一本年鉴,每年都需要对酒款进行重新品鉴,对口感、风格等都做详细阐述。并通过一星、二星、三星来进行等级的划分。(后面又再加上了四星、五星)     这本年鉴被法国的大众消费者所熟知,却是由于一个“乌龙事件”。在2000年的年鉴中,由于多次品鉴法国列级一级庄木桐庄的酒款,觉得品质有所下降,所以在当年的年鉴中把酒庄降到了二星级别。当时是8月份,正处于大家的假期,而法国的ASP(类似于中国的新华社)的记者发现了年鉴中把木桐降级了,就误以为是1855年的传统的分级制度把木桐降级了,于是写了一篇报道,这篇报道被广泛关注,等到他们上班时,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当时的木桐酒庄庄主菲利萍女士还亲自打电话给贝丹,说近几年的品质的确有所下降,也感谢贝丹给了公正的评价,希望酒庄在品质提升后,贝丹品鉴后能给他们提升星级。事件被跟踪报道,年鉴公正客观的印象也在法国的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为什么又有贝丹德梭酒展?     年鉴有了高的知名度,那为什么现在在北京、上海却是以酒展作为主体形式呈现在中国市场的面前呢?     在2005年的时候,上文提到的女出版人觉得形势好,就把杂志卖给了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在感觉到集团运营具有诸多的约束后,贝丹和德梭一起辞职了,然而在他们辞职的时候,集团要求他们签订了一份非竞争协议,即他们离开之后,不能再以他们名义编写年鉴,因为年鉴的版权是属于杂志社的。     志同道合的贝丹与德梭于是联合创立了自己的媒体机构,但他们不能自己出年鉴,当时就做了两个选择,一是和法国及国外的其他的媒体、杂志等合作,帮他们写葡萄酒的文章,另一个就是做酒展,让消费者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与酒庄进行沟通。     德梭表示,06年在巴黎的卢浮宫做了届Le Grand Tasting酒展,届酒展效果一般,参展的多为知名酒庄,不过展馆给了很大的场地,但却并没有摆满,来的人也非常少,当然这也与贝丹德梭为酒展设定了一定的标准有关,如所有的展位都是一样大,不允许有夸张搭建,同时严格挑选入场的酒款,打造高品质的酒展形象,而也因此参加过展会的人却口口相传,酒庄反应也不错,第二年的时候,酒展就进入正轨。酒展也成为贝丹德梭每年的活动。也随之走向国际市场,并于2013年开始来到中国。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经过一件事情之后,《法国葡萄酒年鉴》又回到了贝丹德梭的怀抱。当时贝丹和德梭非常希望能重新开始做年鉴,在咨询了律师后,律师就告诉他,你去买一本的年鉴来看一下吧,结果发现,一期的年鉴完全照搬此前一年的内容,就是大致修改了时间等一些词,而法国的版权法律规定,当一篇文章的内容中超过70%的部分是由一位作者写的话,那这篇文章的版权就应该属于该作者,而年鉴算起来有超过90%的内容是属于贝丹和德梭,于是与集团公司协商,最后才拥有了年鉴的版权和再次出年鉴的权利。     中文版《法国葡萄酒年鉴》有啥特点?     中文版《法国葡萄酒年鉴》并不是简单的法文版或英文版的翻译。而是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出的,收录年鉴中的酒款都可以在中国市场找到,也有标注进口商的名称,内容包括酒庄介绍、酒庄酒款风格以及分数等。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展上,对173款国产葡萄酒进行了品鉴,有31款确认可以加入下一年的年鉴中,贝丹和德梭也发表了对国产葡萄酒的看法,他们称,这次品鉴的中国葡萄酒里面有以欧洲标准来说优雅的酒款,中国葡萄酒在品质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结:从上海酒展的现场来看,贝丹德梭展已经成功吸引了国内的葡萄酒业内人士以及葡萄酒爱好者,贝丹德梭展也让国内葡萄酒圈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贝丹已经在中国市场找到了与他们合作的酒评人----张逸朗先生,有酒展和年鉴的综合发力,预计贝丹+德梭(B&D)的酒评家的形象也将更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