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中平原有一个千年古县,名曰郏县,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三大文人就葬于县城西北小峨眉上。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至今还在为人们所传唱,豪放的美酒诗篇让这个北方不是太大的县城至今还保留着粗犷豪爽的酒风。
10月26日,记者在县城东南“中原红石古寨”——临沣寨“豫宝斋酒器艺术馆”见到了馆长李占显。今年47岁的李占显讲述了酒器收藏的快乐与博大精深的华夏酒文化。
李占显是土生土长的郏县人,20多岁的时候,只身一人前往郑州,通过不懈的努力,学得了一手精湛厨艺。经过打拼,他几年后成了一家饭店的老板。闲暇的时候,李占显顺手炒上几个菜,拿出珍藏的老酒,邀上几个好朋友,切磋一下酒量,增进一下感情。
“如果不是一个沾满贝壳的酒瓶,可能这辈子也不会恋上酒器收藏,更不会建成这个河南省大的民间酒器艺术馆。”李占显高兴地说。
李占显清晰地记得,那是2008年的9月,他在废品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沾满贝壳的酒瓶,看着这个富有艺术气息的酒瓶,李占显爱不释手,用自己收藏多年的一瓶老酒换回这个酒瓶。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与酒器结了缘,并走上了一条以商养馆,大力弘扬酒器文化的道路。
李占显收藏的酒器主要有陶瓷、紫砂、金属、竹质四大类,品种有3000多种,数量20000多个。酒器多以陶瓷为主,种类涉及汝瓷、钧瓷、彩瓷以及河北的哥瓷、定州的定瓷、福建的建瓷等。谈到李占显的镇馆之宝,当属“关公”酒器,该酒器为钧瓷材质,通体贵族黄釉,高一米多,设计精巧,神态逼真,将关公的豪情与酒文化的厚重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件酒器现在已属绝版,是不可多得的藏品。
“这件酒器设计巧妙,在‘关公’的左手与手臂连接处有一个机关,可以从这里把酒倒进去。由于它过于庞大,如果全部盛酒,人是搬不动的。所以,只在左臂部分存酒,其他地方不存酒,全身并不是连通的。”李占显说。
在“豫宝斋”的酒器艺术馆里,偌大的展厅摆满了各类酒瓶,酒瓶的样式有宝塔、房子、火箭、葫芦、望远镜、镜子、水车、地雷、华表、琵琶、玉玺形等。这些酒瓶还分为珍禽异兽、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山水花鸟、十二生肖、绿色军营等多个系列,而人物系列除了四大名著中的金陵十二钗、梁山好汉外,还有五虎上将、竹林七贤及秦始皇、李时珍、张飞、诸葛亮等。
李占显不仅收藏酒器,还自己设计酒器。2013年,他独自设计了一件《嫦娥奔月》酒器,并由汝州一家汝瓷厂投入批量生产。汝瓷,始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现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认为有65件。坊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之说,足见其珍贵。
李占显告诉记者,汝瓷纪念酒瓶拉坯成型,长19厘米,宽8厘米,高32厘米,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典雅,刀法流畅,工艺精细,线条柔顺,棱角自如,形体得当。其胎壁较薄,胎坚致密,瓶上内容丰富多彩。从正面看,在“月亮”上,广寒宫、桂花树、玉兔,应有尽有,皆以浮雕展现;嫦娥五官匀称,头束圆髻,穿无袖长裙,肩披飘带,脚蹬祥云,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巾带显示出她正在凌空翱翔,其表情严肃,目视下方,好似在寻找地球上的后羿;背面中左部有隶书“珍藏酒”三字,下部居中有楷书“豫宝斋酒器艺术馆”八字,底部有“中 国汝瓷”字样及收藏编号,整个瓶体人物肖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李占显认为,酒器是历史的足迹,生活的缩影,民族的品牌,国家的名片。收藏时要多考虑那些技术含量高,艺术造型别致,具有鉴赏性、纪念性、稀有性的酒器。收藏时不要急功近利,要着眼于长远,要通过酒器,将更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挖掘出来,让酒文化和酒器文化发扬光大。(来源:华夏酒报 编辑:赵鑫 记者 陈振翔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