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品会上的品酒定律须知

2018/12/5 11:53:24匿名 | 分类:红酒 | 浏览243次
我来回答:

匿名

1个回答
  • 2018/12/5匿名

    在葡萄酒行业,有这样一种严峻的考验:要求品尝者在未知酒标内容的情况下,通过颜色、香气和口感去判断葡萄品种、产地、酒龄或年份等信息,俗称盲品 (Blind Tasting),比如葡萄酒大师资格考试和世界侍酒师大赛,都有盲品实战项目。今天跟大家分享盲品会上的品酒定律须知,夸莱看看盲品会上的品酒定律有哪些吧。   盲品定律:品尝者的经验越多,失误越多   无数事例证明,盲品的成功率,几乎接近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率。而且,盲品活动还存在这样一条万劫不复的魔鬼定律:品尝者的经验越多,失误越多。   据法国电视二台文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贝尔纳-毕佛在《葡萄酒爱好者词典》一书中记载,有一次他请阅酒无数的波尔多大学酿酒学教授埃米尔-佩诺作嘉宾时,增加了一个盲品游戏环节,品尝对象为1970年的侯伯王(一级酒庄),但佩诺品尝后“认为它并不好,有木头味,他宣告这不是什么好酒”,而女作家克丽丝汀-德-希瓦贺等其他嘉宾却“怯怯地说,这酒很香醇,依她们的浅见,这应该是一瓶侯伯王。”   1960年考取葡萄酒大师资格的佳士得拍卖行名酒鉴定专家麦克-布劳德班,著有厚达560页的《佳酿:50年品尝了3个世纪的葡萄酒》,80岁的时候积累品酒笔记141本,所作品酒笔记超过8.8万条(意味着至少品尝过 8.8万款葡萄酒),但他却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品酒阅历得出结论:“在盲品的时候表现的,往往是那些品酒阅历尚浅的入门者。他们最杰出的表现,又往往是在经验还相当有限的时候。”他还曾幽默地谦称:“我会怀疑自己是否曾经弄混过1945年的木桐和1982年的玛德玛嘉萨。”——这两款红酒的葡萄品种、产地、等级、年份,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盲品第二定律:葡萄酒的名望越高,分数越低   盲品既适用于考察品尝者的功力,也适用于评估葡萄酒的品质,一些国际性的葡萄酒评比大赛通常都以盲品方式进行,以便客观公平。这就引出盲品的第二条魔鬼定律:葡萄酒的名望越高,分数越低。   以的1976年“巴黎品酒会”为例,据现场目击者、《时代》周刊记者乔治-泰博在《巴黎的判决:加州与法国革命性的1976年巴黎品酒会》的前言写道:“……雷蒙-奥利弗是巴黎大维富餐厅的主厨兼老板,这家餐厅是法国美食的代表之一。他摇了摇杯中的白葡萄酒,举杯对着灯光仔细察看其淡黄色泽,闻一下,然后喝了一口。过了一会儿,他说:‘啊!又回到法国葡萄酒! 我看了酒单两次,确定奥利弗喝的其实是来自加州纳帕谷1972年的弗利马克修道院霞多丽。接着,法国《高特米优美食指南》杂志发行人克劳德-杜布瓦-米罗尝了另一杯白葡萄酒,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加州葡萄酒,毫无香味。‘但那其实是1973年的拉莫内特-普吕东酒园巴达-蒙哈榭,勃艮第最上等的白葡萄酒之一。”   而这场由9位法国人组成评审团的品酒会的最终结果是:1973年拉莫内特 -普吕东酒园巴达-蒙哈榭在10款霞多丽白葡萄酒中排名第七,1972年弗利马克修道院排名第六,同样来自加州、同样名不见经传的1973年蒙特雷纳。红酒专场的前五名则全部为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加州赤霞珠,超越了4家波尔多列级名庄(一级酒庄和二级酒庄各两家)。所以,“巴黎品酒会”发起人史蒂芬 -史普瑞尔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把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比作“牧羊人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