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学问:初学者容易犯的6大错误

2019/1/14 16:29:24匿名 | 分类:红酒 | 浏览246次
我来回答:

匿名

1个回答
  • 2019/1/14匿名

    本文介绍了葡萄酒爱好者初学品酒时最容易犯的6大错误。     当有一天,你开始不满足“偶尔喝一点”葡萄酒,渐渐不再用“红酒”而是用“葡萄酒”来称呼杯中的饮料,而且希望了解一下酒标背后的风土品种时,恭喜你已经开始踏入品酒这个纷繁复杂,令人难以自拔的美妙世界了。     这个阶段,我们总是自称“品酒初学者”。葡萄酒的世界如此复杂,刚刚开始自学的爱好者总是容易陷入几个误区。总结了一下我当年学习葡萄酒时常犯几个错误,相信我并不是一个人。     品鉴区间狭隘化     例:“葡萄酒我只喝黑皮诺”or“我只喝香槟”or “我只喜欢法国酒”     每次遇到这种挑剔的朋友,我都会想起这个……     很多初学者踏入葡萄酒世界犯的个错误,就是刚开始系统的品酒,就匆匆给自己画了个狭窄的范围——有人只喝某个产区,有的专挑某个品种,甚至还有人就要某个牌子……这种习惯,不仅对自己的钱包没好处,在行家眼里还有点傻傻的。     多样性,是葡萄酒世界最吸引人特点。你可能会觉得成百上千的牌子让你手足无措,但随着经验积累,选择的乐趣也越来越多:天气热了,比起高酒精度的教皇新堡,不如来瓶清爽的长相思;收藏的卡奥产区的(Cahors)马尔贝克名家陈年后,有了媲美波尔多名庄的香气;好朋友的出生年份在法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的差年份?一瓶意大利名庄也能代表心意。随着天气、心情,场合和钱包厚度的变化,选出最适合的酒来享受,葡萄酒与生活结合的美妙便在于此。     同样,尽管每个产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其中也有共通之处。不懂欣赏轻盈爽脆雷司令的人,也不太可能会是真正的香槟粉丝;真正热爱勃艮第的人,不可能不喜欢一款上好的巴罗洛;在隆河北部酒越来越贵的时候,资深爱好者已经在卢瓦河寻找日常饮用的代替品。就算你心目中有一块特别的钟情之地,增加自己眼界的广度,也能帮你看的更加透彻,甚至帮你省下不少钱。     盲目追求性价比     例:“为啥我买的法国酒味道都差不多?”     “试试看下次别再找同一个酒厂贴牌的酒……”     这是很多初学者同样犯的错误:听说波尔多是有名的产区,于是积极寻找折后不到60元的波尔多。听说勃艮第优雅高贵,于是看到50块的勃艮第立刻高兴的买下来……很可能是买到了大批量生产的差不多的平庸乏味的酒,不过是贴上了不同的标而已。     葡萄酒,其实是介于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产品。对精耕细做,追求风土差异和个性的酒庄来说,这是标准的小农产品。但对于追求稳定性大宗生产的酒厂而言,葡萄酒与其他工业制品无异。     当你执着于某一个产区的酒时,最可能的便是买到这种大宗生产的制品。只有这样,才能摊薄成本,生产商利润。如果谨慎挑选,这样的酒同样可能有好喝的。但如果你是想了解某个产区的特色,建立你对当地好酒的影响,那这类酒帮不了你。     比起执着于性价比,的办法,还是先做点功课,即使稍微在网上搜索一下资料,看看当地有哪些酒庄,在你预算内的同时,还能有不错的品质。     不做记录     例:“一瓶酒好坏我喝得出,就是说不出来”     “试试记笔记吧”     品酒笔记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即使资深人士,也有很多人在酒会上记个不停。记录品酒笔记最主要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帮你建立自己的品鉴档案,以便日后再买。另一个好处,就是锻炼你对酒款的描述能力。     比起单纯的拿着一瓶酒说“好喝”,“难喝”,努力在纸上写下其他的内容。从最简单的闻到什么气味开始,有没有水果味?还是面包或者坚果的味道?这款酒是否让你感到愉悦?有没有突兀的酸度或者涩味?在口中的余味是长还是短?整体印象是绵软的还是强劲?     用最直白的方式把一瓶酒给你的感受记录下来,由少到多。不久后,你会惊讶于自己可以毫无压力的在酒会上侃侃而谈。而不再是只能说一个“好喝”,“不好喝”这么简单。     天马行空的品酒词     例:“这杯波尔多庄严如同印度寺院的熏香”     “壮士,干了这碗恒河水”     和不做笔记相反的,就是这样一类没头没脑的描述了。《神之水滴》风靡亚洲后,很多爱好者都以为这种天马行空式的联想才是描述葡萄酒最诗意,也最正确的方式。     但是太过意识流的品酒笔记在你微醺的时可能说出来或记下来都很过瘾,但“在花园里追逐少女”这样的记录,既没办法让别人理解你在说什么,等你日后需要回顾的时候,恐怕忘了自己什么意思。     不必要的挑剔     例:“酒塞子外边都发霉了,怎么还能喝?”     “哦,那我让人把这瓶82年的拉菲收起来”(在酒窖中长期存放的葡萄酒,塞子外侧可能会有霉斑,实际上并不影响饮用)     对外行来说,“喝香槟酒要换细长的香槟杯”,“好酒首先酒精度要够高”,“用软木塞的才是好酒”“名酒的酒瓶应该很厚重,酒标一定要漂亮”……这些貌似理所当然的观点,在真正的爱好者面前却显得以貌取人了。     人之常情,在我们给不了解东西买的时,通常也只能通过尽可能谨慎的排查外观细节,自己不会吃亏。但其实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则体系,一味执着在和品质无关的外表地方,反而忽视自己的感官体验,那真是不必要的挑剔。     至少在葡萄酒领域,在我们了解到真正影响葡萄酒风味和品种的各种因素之前,不妨采用更加宽容的态度。是不是好酒,靠我们自己的舌头,而不是网上和坊间的传闻来做出判断。     不注重系统学习     例:“品酒有必要学吗?”     “你以为上面那么多误区都哪来的”     葡萄酒作为一种复杂的风土产品,其鉴赏方式就像绘画和古典乐一样,来自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没人天生知道怎么去评价一款岩茶是否口感纯正,也没人能天生便是品酒专家。     葡萄酒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难测,而供大家选择的酒的种类却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合理。如今的初学者比过去都要轻松和幸福,优质的进口商,价格实惠的网上商城和像我们知味葡萄酒杂志这样的专业媒体,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只要每天花点时间在阅读上,积极参加品鉴活动,或者参加WSET课程这样系统性的品酒学习项目,你很快也能成为葡萄酒达人。     当你只为了购买一瓶吃饭时大家一起喝喝的佐餐饮料,就愿意支付超过100元开始,你已经走上由葡萄酒铺设的精致品味之路了。既然来都来了,不如花点时间,看看更精彩的景色,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