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酒业媒体发布消息称,根据酒业知名人士统计,目前中国酒类流通领域社会库存高达3000多亿元,并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茅台的社会库存和啤酒。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白酒销售收入为6033亿元,3000多亿元相当于近一半的销售收入。按照这个比例,2022年酒企卖出的酒,目前起码有一半还是库存状态。这引发关注与担忧。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大家对于酒类“库存”或许有一个误区。很多时候,酒类高库存并不全是坏消息,比如有的酒企处于扩张态势,那么就会用高库存来挤压渠道商,从而打击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再比如,有些经销商对于某些品牌未来销售有信心,也会主动地增加库存来备货。此外,一些名酒本身有产品的增值预期,渠道也会主动多囤货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并且,大经销商与小经销商对于库存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看待库存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盲目恐慌。
其次,目前这3000多亿元的酒类库存是怎么来的?其实并不复杂,因为疫情等原因,酒类消费市场需求不振,渠道动销不畅,造成社会库存积压,属于正常现象。不过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的酒类库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过去几年酒企盲目开发的酱酒库存,一部分是酒企涨价之后的中高端产品库存,剩下的部分是大量中小型酒企的中低端库存。根据笔者统计,酒类库存中低端酒库存约占40%,而酱酒库存、涨价库存、其他库存各占20%。所以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酒企自身原因。很多酒商抱怨库存高,其实是在为自己过去几年的盲目扩张买单罢了。(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