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连锁酒馆海伦司登陆港股上市”的消息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对于这家国内“小酒馆第1股”,大家更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其“营销方式”到底有何特点?
海伦司上市后,大量有关海伦司的“发家史、创业史”被披露,海伦司“低价、直营”的经营模式得以较为清晰的展现出来。
需要大家注意到的是,即便海伦司已经用上市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却仍有“质疑”之声,认为海伦司有可能无法解决,高速扩展带来的亏损问题。
海伦司:规模大连锁“小酒馆”
9月10日,海伦司小酒馆正式以“9869” 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上的“线下酒馆第1股”,也是国内“小酒馆第1股”。
上市首日,海伦司高开超16%,总市值一度突破300亿港元。
而随着海伦司的上市,其掌门——持股77.42%的徐炳忠,身价也一跃达到了200亿港元之多,成功上榜福布斯亿万富豪名单。
据悉,海伦司创立于2009年,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出了528家小酒馆,年营收超8亿元,是国内大的连锁小酒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伦司是我国市场中仅一酒馆数量超过100家的连锁酒馆,酒馆数量超过第二名的4倍以上。
2018年到2020年期间,海伦司在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地开出了多家酒馆,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从82家增长到了200家。
同一时段,海伦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从53家扩张到了94家,品牌总门店数量分别达到162、252、351间,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5.65亿元和8.18亿元,在中国酒馆行业中连续三年保持市场第1。
超300亿港元的市值、国内大连锁小酒馆、营收收入连续三年第1,这一切的“荣誉”的获得,似乎都在证明海伦司的“低价、直营”模式很成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海伦司:增收不增利
根据海伦司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30 岁年轻人是其核心目标用户群,而大学生在其中占比高。而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消费者,就注定了海伦司无法推动高价产品。
华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海伦司的平均客单价为 70 元 / 人。消费的门槛低,其好处自然是“客流量大”,但坏处也很明显“增利困难”。
为了实现增利,海伦司不得不想尽办法控制成本。在产品上,加大自营产品的推销,自 2012 年起,海伦司开始加大自有产品占比。
数据显示,2020 年,海伦司来自自有产品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73.5%。
产品之外,就是削减人工成本,其服务人员的待遇并不高,因此,加剧了人员流动速度,与此同时,也为服务品质的提升埋下了重大隐患。
而产品、人工成本的削减,也没有解决增利问题,甚至出现了亏损加大。
2018年2020年期间,海伦司的负债率为95.4%、84.48%、81.37%,负债总额从2.14亿元攀升至7亿元。
2021年Q1,负债率为86.04%,亏损超7600万,负债总额高达10.78亿元。
另需要注意的是,负债率上升,亏损额加大并不是海伦司“更头疼的问题”,竞争加剧才是;比如:海底捞推出“Hi捞小酒馆”,出售9.9元鸡尾酒,直接和海伦司的低价策略对冲。
业内专家认为,海伦司的上市成功源于“讨好”,为没有多少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量身打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线下聚会场所,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但是,当下是一个追求品质生活、健康生活的社会,即便是年轻消费者也喜欢“高性价比”。
因此,海伦司做“低价、直营”的同时,如果不能高水准的服务、供应高品质的产品,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目前来看,海伦司并没有办法可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改变,其后续如何,有待观察。(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