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还不断想象着要在报复性消费中抢回市场、抢回以往销量的人,还是醒醒吧,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好好想想你的未来在哪里吧。疫情之后带给我们的没有报复性消费,只有更加冷静的思考。这才是成熟的社会该做的,也是成熟的你该做的。
近期做了很多场直播以及产区、协会的内部培训,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疫情过后,酒水到底有没有报复性消费?谈谈我的看法。
我听到有一些人认为会有报复性反弹,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还要求酒商做好准备要抢回失去的销量。
认为有报复性反弹的理由不外乎有三点:一、在家里憋得太久了,一旦疫情解除,人们需要释放;第二、本该喝酒谈事情、谈生意、谈工作的场景,被疫情“剥夺”之后,依然要继续谈;第三、原本一些要办的宴会例如婚宴、重要推广活动等,在疫情之后有补办的需要。
从逻辑上有一定的道理。网上有一篇报道,说是问武汉人解封之后想干什么,有的网友在朋友圈里写道:“谁也无法阻挡火锅、烧烤、炸鸡、奶茶、麻辣烫…。还有网友发微博说,“不要厚实的口罩,只要大口呼吸!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吹牛。
2月20日,浙江杭州大厦购物城正式恢复营业。据报道,尽管当日营业时间缩短至12点到下午五点的五个小时,但杭州大厦全店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销售额超去年同期全天销售!近几天的事,据网络报道,说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去香山玩儿的人,车多到把路都堵上了”。而且,还有说在某些城市,出现了排长队吃饭的现象。
首先声明,这些报道我没有亲身体验,也没有看到,所以也不好说真实与否。我在深圳,我还没有看到这种类似的现象,除了少部分的快餐店,绝大部分的餐饮都没有复工,四周的邻居和朋友有复工的,但也有很多依然在家。只是近几天少部分有人出去稍稍活动一下,但聚会的情况基本没有。所以我严重质疑上述的部分报道。
还有的媒体分析了当时非典疫情之后的情况来对比。非典在2003年4月、5月达到高峰,6月份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疫情结束,消费数据指标在6月出现显著回升,8月时已基本重回到疫情前水平。
有报道统计,在非典疫情期间,旅游、餐饮、实体零售等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而当非典结束后,都得到了激情释放。当时甚至有的餐饮店、KTV的订单都已预约到三个月后。旅游业也是恢复到了兴旺之势,非典疫情过后的首一个“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随后在2004年,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11亿国内出游人数创造了4711亿元的总收入。
我个人认为,根本不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对于这些报道和对比,也没有说服力,我找不到报复性反弹的有力依据,甚至,我认为后疫情对市场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报复性反弹”?从股市角度看,是指行情在连续性的暴跌之后产生报复性上涨行情,涨到大家都不敢相信,这种行情被称为“报复性反弹”。报复性反弹消费是指在压抑已久的情况下,终于可以释放了,它已经超过了正常性的消费。也有人会说是“补偿性消费”,把过去没有消费的补回来。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但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一次社会性的公共事件,特别是像此次疫情这样的重大的、甚至已经蔓延的事件,必须放到具体的社会大环境、大背景来看,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简单的个人判断以及和以往对比,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和非典疫情后的对比。1998年至2000年间,美国从东到西,到处是高科技风险投资在狂舞,整个美国笼罩在一片高科技带来的繁荣之中,随之而来,互联网泡沫诞生了。互联网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受的影响。也在2000开始出现了网络泡沫。2003年,的网络普及刚刚开始,电商仅仅是属于起步阶段,很多家庭都还没有电脑,更别说智能手机。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生活简单而枯燥。疫情过后,极度渴望释放。
然而,非典疫情比如今这次疫情要轻,还没有严重到像今天这样,例如武汉封城。非典当时很多企业的日常工作依然有些在运作,甚至都没有全民戴口罩,主要就是勤洗手,于是,成就了洗手液的崛起。
而今天呢?互联网非常发达,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疫情影响下,虽然人们宅在家里,但我们的生活依然是丰富多彩的。腾讯的线上游戏收入猛增。线上购物火爆,连快递小哥都严重不够用。阿里巴巴以及众多超市纷纷搞出了“共享员工”计划,大量招人。线下教育搞不了,学生直接在线上上课,视频互动。我们的生活物品总体是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吃的有没有受影响?喝的有没有受影响?停电了吗?停水了吗?停止供暖了吗?不夸张的说,一部分平时都不做饭的男士们,都学会了几道拿手的好菜。所以,此次疫情和2003年非典疫情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那时消费者的人均收入是多少?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现在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所以,两者不能相比。
第二、春节消费旺季的底层逻辑是家庭团聚,走亲访友,朋友相聚。一年忙到头,不管赚没赚到钱,都要聚一聚,叙叙旧、谈谈情、表达一下心情,享受享受没有压力的、短暂的一段时光。同时,也借机增进感情,办办事,或者交流一下。春节是看重的节日,一年到头就是为了过个好节。这在全世界都是独特的。这样特定的节日、这样特殊的节日,为所有春节的消费赋予了完全与平时消费不同的内涵。各位,这样的特殊节日消费,是我们能够补回来的吗?物是人非,这样的节日消费,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根本谈不上补回来的问题。
第三、疫情的影响,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旅游、餐饮、影院、线下教育、各类展会及推广活动等等。有很多企业损失惨重,部分企业倒闭。即便没有倒闭,但都面临着员工工资、业务受阻、资金紧张等等影响。大家在疫情之后,是否有这样的好心情,可以无忧无虑的开始大吃大喝?对很多企业而言,正在犯愁如何应对未来,排除正常的交往和商务应酬外,谁还有心情把春节没有喝的酒补回来?还有心情把没吃的饭补回来?
第四、的疫情控制的很好。目前看,4月份应该可以完全控制,正常情况下,5月社会开始会恢复正常。但是,疫情却开始在蔓延,像韩国、意大利、伊朗等100多个国家都在蔓延。美国看似不多,实则更难预料。从目前来看,疫情在的蔓延还在继续,各国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可能就会更加严重。即便能够很好的控制,目前看,各国的疫情也要到8、9月份才会好转甚至解除。而这个过程中,即便的疫情早已控制住,或者说5月份就开始恢复正常了,但政府也一定不会放松管控,也一定不会完全放开,为的就是防止疫情反复和境外输入,从而引发二次疫情。可以预见,国家对疫情一定是逐渐放开,不会一下子就完全解除、大家可以是肆无忌惮的开始恢复了。
第五、从此次疫情来看,这次的病毒是很顽固的,而且也会不断在进化和演变。因此,疫情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解除也是根据各个地区疫情的程度不同,逐步解除的,也不会是一下子全部解除。同时,也不会各行业都一下子全部放开,而是会要求逐渐放开和谨慎恢复。与此同时,即便疫情解除了,但是人们还是依然具有恐惧心理,还是会比较谨慎的。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时间,基本上都已经到了下一个节日假。人们的心理修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第六、今天的消费者,早已见过世面,消费观念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年来,该吃的都吃过了,该喝的也喝过了,人们的消费也相比过去很理性了。而且,社会的各项物资在疫情期间,基本都能满足日常需求。除了口罩要每家每户准备一些之外,还有什么物质要囤积呢?根本不需要。难道春节没去看电影,于是我们开始补一下,多去看看电影吗?没事情谈,也要叫几个哥们出来喝酒吗?有,但我相信不会是大多数。工作还来不及做完呢,会去旅游吗?至于十一国庆节的旅游,也是正常旅游,以往不也是要旅游吗?学生们要抓紧时间补课,但在家里该上的课都已经上了,线下教育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不也一样火爆吗?人们的消费理念正在进一步改变,会更加关注健康消费,对食物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一些,这是会有的。部分推迟的婚礼宴会会有,但也不会爆发。 人们憋了很久了,可以适当放松一下,但仅仅是适当而已,适可而止。
第七、前面说到很多企业受到损失,有些是很严重的。整体的大部分行业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是致命的。而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好,直接也会影响很多消费者的收入。而收入阶段性的减少一定会影响疫情后的消费。特别是上半年,大部分行业都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收入的减少,还会肆意地消费吗?甚至部分行业企业有的裁员、有的降薪,请问,怎么报复性消费?
第八、在疫情期间,线上购物火爆。很多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开始积极谋求转型、寻找出路。例如,在疫情结束后,在线教育市场必将会进一步发展和释放,很多企业必将开始或者加重拓展线上业务,很多企业都会加速数字化改造,甚至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转型,拓展全新业务,采取全新的模式,或者要研究采取何种全新的模式。各位企业主都会殚精竭虑思考下一步,抢夺终端,改变模式,上马新项目,改善运营,改变管理方式等等。那么,还有多少心情去进行报复性消费?
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上述的几条原因,我觉得已经够了。因此,疫情之后,消费的方式会发生变化,消费的理念也会有所改变。社会逐渐恢复正常,其实也就是正常生活,正常消费,根本就不是“报复性消费”。企业要做好准备,如何从此次疫情中获得更多的思考,获得全新的认识,抓住更多的商机,要做很多改变和调整,以此迎接更加的未来。
那些还不断想象着要在报复性消费中抢回市场、抢回以往销量的人,还是醒醒吧,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好好想想你的未来在哪里吧。疫情之后带给我们的没有报复性消费,只有更加冷静的思考。这才是成熟的社会该做的,也是成熟的你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