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998.TV/ 2021-08-11 阅读数:3171
很多人只知道茅台镇有闻名世界的酱香酒,却不知道茅台镇非常悠久厚重的三大文化:酱酒文化、盐运文化和红色文化,这次主要介绍茅台镇的盐运文化。
在山高林秀的贵州深处,茅台镇是山林中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不仅有酒香,还有浓重的古盐味道。也许是地理原因,也许是自然条件所致,贵州不产食盐,数百年来,食盐成为了贵州稀缺的资源之一,贵州百姓所用食盐完全依赖于外省。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公元1745年到建国前后的200多年里,我们贵州吃的盐巴都是从四川自贡运送过来的,四川食盐通过茅台镇这个口岸进入贵州。
乾隆元年,四川在贵州边境开设了四大口岸,专门运销川盐,贵州是目的地,数百年的贵州古道上,来来往往,人背马驮的除了山货就是食盐,川盐入黔,推动了这一时期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沿河而居的百姓,在此后200余年间,依靠人力运送川盐成为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从四川合江县溯赤水河而上,至茅台中转入黔,这一个盐运码头口岸称为“仁岸”,仁岸也是川盐入黔上岸的盐运码头,川盐入黔数量,仁岸独占三分之二,在盐运的带动之下,茅台的商业和贸易在川黔边境崭露头角,并成为贵州大的食盐集散地。
也正是由于盐运事业的发展,促使赤水河畔,茅台镇内酿酒业异军突起,据记载“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酒成为了背盐工人的生活佐料,在汗水挥洒之后,一碗白酒下肚,疲劳散尽,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这一条盐路引进的是盐,输出的是茅台酒,悠悠荡荡的船揺,把茅台酒和茅台的名气送出高山,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盐和酒共同成为了赤水河边的招牌。
在过去,茅台渡口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第三渡也在此地,从那时起,茅台镇就与革命结下了不解的红色情缘。
1979年,为了纪念红军在茅台镇那段峥嵘岁月,茅台渡口纪念碑在赤水河畔拔地而起。1995年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仁怀市政府在朱砂堡的山顶上修建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
茅台镇几度换新颜,但茅台渡口与纪念碑的风貌依旧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因为盐运的发展,形成了茅台镇繁荣的商业景象,吸引了众多的商人云集茅台。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茅台酒顺河而下,进入中原,走向世界,可以说,盐,见证了仁怀的对外开放和繁荣历史。(图文来源:贵州紫禁城)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