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998.TV/ 2023-08-22 阅读数:237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1-7月规上企业酒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白酒产量为28.70万千升,同比下滑3.7%;啤酒产量为402.4万千升,同比下滑3.40%;葡萄酒产量为1万千升,同比下滑9.10%。
今年1-7月,白酒产量为236.70万千升,同比下滑13.3%;啤酒产量为2331.1万千升,同比增长4.9%;葡萄酒产量为7.4万千升,同比下滑17.8%。
按理来说,“白啤葡”的产量均在下滑其实不可怕,有增长就有收缩,这本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连续多年下滑,却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忧心,他们认为,白酒产业逻辑已不再是单纯的需求驱动,或者说市场对酒类产品的需求量正在减少。
销量下滑“所以”产量下滑
决定产量的只能是销量!
以近年来销量变化较为明显的啤酒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为5061.5万千升,2014年下降至4922万千升。此后,啤酒产量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到2018年已跌破4000万千升大关。2020年,数据进一步下降至3411.1万千升。
面对销量的持续下滑,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众多啤酒企业选择关闭工厂,优产能,提效率。2013年重庆啤酒被嘉士伯收购后,于2015年关闭五家工厂,2016-2018年每年关闭一家工厂;百威亚太在2016-2017年关停了八家工厂;嘉士伯在2017年一年内就关闭了17家工厂……
与啤酒的遭遇一般无二,白酒销量同样经历了数年下滑。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1年白酒销量呈逐年下降态势。其中,2016年白酒销量为1305.71万千升;2018年下降至854.65万千升;2019年下降至755.53万千升;2021年下滑至700万千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白酒知名企业没有选择通过关厂的方式“优产能,提效率”,反而是“再而三”地扩产能,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酒是陈的香”,唯有成功塑造“大产能”的形象,才能说服消费者相信“有好酒”。当然,“扩产能”只是对知名白酒企业而言,区域酒企的现状大多是“收缩”,甚至是被出售。
与啤酒、白酒相比,国产葡萄酒的情况似乎更糟,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总产量达138万千升的高点,2017年直接腰斩到67.91万千升,2022年又进一步下降到21.4万千升,不足高点的六分之一。
一场淘汰赛早已打响!
在一个需求量减少的市场背景之下,通过追求销量实现营收、净利润提升,肯定是一条难以走通的路。因此,“追高”成为大家都在做的事,品牌高价值、产品高价格,但同样不好走,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
以中国民酒牛栏山为例,2019年底,牛栏山召开媒体恳谈会,会上正式宣布牛栏山已经跨越百亿元营收,迈入后百亿时代。此后,牛栏山也进入高端化时代,但因“亲民”形象火遍全国的牛栏山,其高端化之路也一直受制于“亲民”。
2022年,顺鑫农业发布财报显示,白酒业务实现收入81.09亿元,同比下滑20.7%,牛栏山跌出白酒百亿阵营。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低端白酒业绩的增长主要靠销量驱动,而销量的“多与少”则是由需求决定,当需求不再具备驱动力,高端化之路又迟迟不见曙光,中国民酒牛栏山自然会陷入业绩下降的困境。作为一家百亿酒企,牛栏山都没能在高端化之路上迎来一场胜利,其它酒企要面临的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直言,大家所谓的深度调整,本质上就是一场“淘汰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不断出局,留下的“真金”才能迎来一场“新征程”,酒企如此,酒商也是如此。
值得大家谨记的一点是,暂时落后不一定会被淘汰,不虚心、不学习的酒企、酒商才更容易被淘汰。(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