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上摆着一排自泡酒,酒与人参、枸杞浸泡在一起。”这可能是许多消费者见过的场景。而近日,就有江西酒商对这个大家“司空见惯”的场景提出了疑问,消费者购买这样的酒饮用,是否比喝正规白酒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更加健康,或者说是更加“好”?
据了解,仅是在南昌范围之内,餐饮店内摆放着自泡酒的就不在少数。尽管没有明确以文字方式标注“功效”,但是,在经营者的介绍中,往往会给自泡酒披上一层“保健”的华丽包装,譬如通络止痛、强筋壮骨等等。但事实真的如经营者介绍的一样吗?
据卖酒狼了解,在自泡酒一大堆保健功效的背后,其更多的可能是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隐患,甚至曾有江西当地消费者因饮用自泡酒险些导致严重后果。2014年,南昌本地权威媒体就曾以《南昌市民毒蛇泡酒22年 开坛一喝眼睛迷糊》报道过此事。
一、泡酒与传统中医文化“紧密相连”
打开“百度百科”输入“泡酒”,第1句介绍就是“泡酒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是中医保健很重要的一环。”甚至,还列举了诸如“人参大补酒”“鹿血酒”“助阳补阳酒”等在内的数十种“泡酒”的做法与配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泡酒”的形成不是在今时今日,而是作为我国中医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历史相伴而生,能一直延续至今,定然是有功效的。但是“泡酒”不等于“自泡酒”,这两个产品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作为一个类别,“泡酒”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制作需要有专业人士介入,精通医理与制作工艺,从而可以确保产品的安 全性与功效。但是,现在出现在市面上的“自泡酒”,却多是非专业人士制作,根据书本知识、视频教学而来,完全属于“现学现卖”,产品的安 全性与功效得不到。
据一位饭店经营者介绍,他的泡酒较早来自于某些人的推荐,凭借感觉有利可图,便自己做了起来。而卖价的依据不在于工艺水平,完全在于酒里泡了什么,泡人参就比泡枸杞贵。消费者买这样的“自泡酒”,往往也不是冲着品质、口感,而是功效。
二、需要存在,自泡酒应自我规范
消费者有需求,市场自然有相应的产品存在。按照一些江西酒商的说法,上规模的自泡酒效益还是可观的,但背后缺乏监管导致的安 全隐患也是实实在在的。
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因饮用自泡酒而发生的健康事件,如《事发覃塘!17人饮用自泡药酒后中毒送医》《广西4名老人喝自泡药酒1人身亡》《喝自泡药酒5人中毒身亡,》等等。为此,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开展了一连串的打击自泡酒售卖行动,如《8坛标有价格和功效的自泡酒被查封!》等等。
今年10月,四川省某地市场监管部门,更是打算从源头上斩断“不合规”自泡酒的生存空间,在其公布“自制泡酒标识规范”中明文规定:
1. 餐饮自制泡酒容器或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餐饮自制泡酒适合特定人群。不得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病作用的内容,不得标注或者暗示具有保健功能;
2. 餐饮自制泡酒标识应当标注餐饮自制泡酒名称、泡制材料表、泡制日期、酒基的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等内容。
有江西酒商表示,试图斩断消费者购买“自泡酒”的行为不切实际,但放任“自泡酒”无序生产、无标准生产更加不对。政府相关部门与业内同仁应该做的,一是从源头上形成规章制度,提高“自泡酒”的生产门槛,去除鱼目混珠者;二是加大宣传教育,首先强调正规厂家所生产白酒的“高品质”与饮用价值,其次讲明“自泡酒”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提高消费者的安 全防范意识。
大家应该明确向消费者表态,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的白酒产品,安 全才有。退一步说,即使要买自泡酒,也应是能在确定其出处的前提下,切不能盲目相信、购买。(文章来源: 卖酒狼圈子 文/卖酒狼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