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老异看到了一则关于泸州老窖的新闻---老窖低调地组织了一场原酒鉴评会,可能没多少人关注。看到这个标题老异也没怎么在意,当成一般的新闻,可是读完内容之后,总觉得哪不对劲,始终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一时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在雪球里,有朋友将这项技术的突破,解读为老窖技术领衔的标志,为后期高端酒产能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直到昨天,女儿问我西红柿是生长在夏天,还是冬天?以老异在农村十几年的生活经验,肯定是夏天的。可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已将西红柿培育成了四季常吃的蔬菜,而且为了方便储存久,长途运输,一般都会没成熟的时候摘下来,销售的时候再将西红柿催熟。
于是,老异突然想到了老窖的窖泥复刻技术,“基于该技术智能化酿造的原酒窖香……达到窖龄30年以上的窖池酿造的原酒质量水平之上”。咋一看技术绝 对一 流,但仔细一想,不对啊,这不就相当于对新窖池的酒做了“催熟”吗?
对于这项技术,我只在部分媒体看到报道,老异特意去老窖官网查了下,发现并没有此项报道。我就又纳闷了,如果这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为什么老窖不在官网上进行报道。今天,老异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表达下,对这一技术一点看法,与大家交流甲流。总的来看,老异实在看不出对行业、对老窖自身的贡献到底在哪?
老异始终认为,我们喝酒喝的不仅仅是品质,还有它背后的品牌积淀,而品牌的积淀,特别是包括白酒在内的烈酒品牌,很多时候就是靠时间的累积。基酒储存对年限、环境等的各方面要求很高,酒的老熟是需要通过时间来驯化,而不是通过技术来加速。
茅台让大家的认可,不仅仅因为它的贵、或者它所说的健康。很多酒友即使没喝过茅台,也都知道茅台需要在工厂储存5年才能调兑出厂。我想如果茅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用储存3年的基酒进行调兑后上市,相信口感与品质与5年基酒调兑的茅台酒肯定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对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讲,是喝不出来的。可是茅台没有这么去干,甚至没有往这方面去搞科研攻关。而是一直坚守五年之后才能出厂的古训。
还有异地茅台--珍酒,当年国家组织异地复刻茅台的成果,品质达到茅台的水准,但是珍酒虽好,可惜不是茅台。
回到老窖的窖泥复刻技术,新窖池通过窖泥技术将新酒的品质口感,提升到30年的窖龄窖池的酒,他就是30年窖龄窖池酿造的酒了?那以后老窖把百年窖池的窖泥挖出来,放到新窖池进行培养复刻,那就能够用新窖池酿造百年窖池的好酒了。唯技术论没错,但是白酒这种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要这么玩为好。
显然老窖窖泥复刻技术上有些急功近利,通过该项技术口感、品质或许可以达到,但是这还能符合老窖一直宣传的窖池老,酒才好的理念吗?如果这个技术全线推广,那老窖百年窖池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老窖在推广国窖初期,为了体现稀缺概念,一直对外宣称,只有老窖1600多口百年窖池酿造的酒,才能满足国窖1573的品质要求。而这些百年窖池属于国家 级文物,全年产酒定格是3000吨。现在看来,这个稀缺产能概念的打造,既成就了国窖1573的成功,但是却“束缚”了国窖的发展。
那么面对这种所谓的产能束缚,老窖应该如何操作?老异这有两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交流交流。
一是把重点放在优质酒的出酒率上,相信不用老异讲,老窖也会这么做。
各位都知道浓香的工艺采取的是分段取酒,不管什么窖池出来的酒,都是按照三六九等分开储存,好酒用于高端,次点用于中端,剩余的用于低端。这是浓香工艺决定的。而酱香则是采取用时间来驯化,所有储存五年之后上市。这两种孰优孰劣,也都是见仁见智的。
所以,面对产能扩充这事,老异认为老窖不应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通过“催熟”这种技术手段,来缩短产能差距?而应放在如何提高目前存量窖池高端酒优质酒的出酒率上。
二是营销策略上,老窖应继续沿着产能稀缺的概念推进品牌
既然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提升产能,那么就应该继续坚持稀缺,厚积薄发。实事求是,在保持品质、产能稳定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品牌价位,做大利润,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什么高产能、去追求营收上的规模。
以茅台为例,2004年年报显示茅台及系列酒产能1.5万吨,主营收入30亿;2019年,茅台7.5万吨产能(茅台酒4.99万吨,系列酒2.51万吨)实现了853亿的体量。产能扩大5倍,主营收入提高28倍。另外,茅台2019年销售6.4万吨,库存24万吨的库存。
以国窖当前的发展,说明了市场对其稀缺价值的认可,那么就应该继续坚守这份稀缺,让这份稀缺价值既然无法通过量“量”来满足,那就通过“价”来体现。与茅台的坚守一样,继续提价,当然提价也是需要讲究策略、把握时机的。
这一点,老异想到了洋河,洋河在高端价位早已有了梦之蓝手工班和M9两款产品,可是洋河并不急于去把它做大,一个核心的原因也是产能的问题。洋河的手工班也是强调供应“稀缺”,称其产量只有洋河酒总产量的2%才能满足,按照2019年年报17.9万吨产能推算,也差不多3600吨左右。如果洋河大力推进,可能会造成产能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品质。
所以,洋河在等待时机,这两款产品作为储备产品,利用时间来慢慢培育,等待产能的充足。假如洋河再过5--10年,通过每年的积累,满足手工班级别的原酒储存达到5万吨以上,再加大推广手工班力度,提档升级品牌,相信就不会遇到产能的问题。
特别强调下,老异不反对技术的革新,而是反对用技术来满足品牌急功近利需求的做法,白酒仍然是传统的东西,很多东西无法用科技来完成的比如品牌历史的积淀。
当然,从品鉴会来看,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并未大面积推广。老异认为,这个念头就此打住吧。方向错了,跑的越快,距离目标就会越远。
如果有一天,有人请我喝国窖1573,告诉我说是通过2020年新窖池酿造,品质达到了百年窖池酿造的品质,我想我应该感觉不到尊贵和面子。
对于老窖的窖龄复刻技术,各位怎么看?
作者:异评酒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