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2020年酿酒产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完整公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887家,完成酿酒总产量5400.74万千升,同比下降2.21%。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31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1792亿元,同比增长11.71%。
具体到白酒产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040家,完成酿酒总产量740.73万千升,同比下降2.46%;完成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利润总额1585.41亿元,同比增长13.35%。
2029年达1600亿元,消费“两极化”不可忽视
根据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高端白酒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3%,中端占比约43%,二者之和接近70%。“至2029年,高端白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0亿元。”
此外,大会同时透漏,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大众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变化趋势明显,白酒商品的市场需求结构也朝着高品质产品方向发展。
另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高端白酒的市场占比在不间断的提升,但是,市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白酒基础消费力量”仍然不能被小觑。
根据大会举办过程中公布的数据,普通消费者仍然占据着白酒市场30%的市场份额。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普通消费者或者说是低端白酒消费者,他们具备数量大、消费频次稳定的特点,他们是市场的基础,与众多白酒生产企业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光瓶酒、高线光瓶酒持续火热的背后,正是普通消费者“力量强大”的外在表现。
大家应明确一点,高端白酒的抗压性强,普通消费者习惯饮用的低端、低价位白酒产品的抗压能力也不弱。
以国内“民酒代表”牛栏山为例,即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仍然有超过百亿的营收。
一方面是,不断向上的中高端白酒;另一方是有着庞大普通消费者基础的低端、低价位白酒市场。未来,国内白酒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任何一端!”
白酒行业产量增幅低于利润,高品质是“胜负关键”
此外,大会方面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86.4%,年均递增13.3%。
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未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同比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同比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共同的意见是,白酒行业历经了“价格为王”“渠道为王”,当前是“品质、品牌为王”的时代。
简单来说,白酒产品的“高品质”是被准许进入市场竞争的“门槛”,从高端一直到低端白酒产品,在同价位、同类型产品的对比中,一旦没有品质做基础,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以品质为前提,某白酒系列产品才能展开品牌推广,打响品牌知名度。因此,全国白酒产量的增长速度显然不会“快”,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在一般消费者的理解中,也不会接受“速成品”可以有高质量。
此外,从新一代80、90白酒消费者自身特点而言,他们的饮用频次、饮用量与老一辈白酒消费者“有差距”,这也拉低了市场对白酒总量的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一代白酒消费者,更加支持“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生活理念,白酒产品的利润提升具备消费者基础。
因此,对于酒企、酒商而言,一是时刻不能放松对“消费两极化”的关注,做好两端白酒的市场调研、维护;二是重视品质升级,以科技助力传统工艺,不断突破白酒的质量瓶颈,从而获得消费者更多青睐。(来源:卖酒狼圈子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