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998.TV/ 2020-05-14 阅读数:1047
随着消费品市场升级、分级多级化发展,企业如何在变化中重构消费品品牌价值与运营逻辑?
2019年5月8日,黑蚁资本投资者年会在上海市黄浦区举行。会议上,江小白酒业董事长陶石泉受邀就“假如消费品创始人是品牌投资人”的主题做了演讲,现将部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以下正文:
今天,主办方给出的题目是“如果我是消费品投资人”。我看了下在座各位绝大多数都是投资人,也有一部分创业者,让我来讲这个题目显然有些班门弄斧,这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但我也尝试换位去想让我讲这个题目的意图:我们创业者其实也算是投资人。
为什么这么说?和在座以资金资源等赋能创业项目不一样,创始人是以自己的激情、专注和精力投资于时间赛道。从这个角度,创始人本身也是投资人。
关于江小白的品牌发展,前段时间有财经媒体写我们是“斜着生长”出来的,从开始就“不正”,我觉得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白酒行业历史悠久,不同于其他消费品行业,此前大多品牌做的都是成熟型的消费者市场,做高大上的品牌调性,而我们做新兴的消费者市场,做小而美。
在酒文化里“围桌文化”特别突出,酒桌上喝白酒特别讲究,谁坐主桌,谁是副陪,谁是主陪,谁是第二副陪,都有约定俗成。而我们的产品基本不上圆桌,我们做方桌,做三五好友小聚的“方桌”,这是我们主要的消费场景。
从圆桌到方桌,表面上看是针对消费场景的不同聚焦,实质上,是在逆向思考,是在白酒领域做方法论验证。
1
江小白的底层
从ABC到CBA的思维转变
我先几句话讲一下“品牌价值提升的CBA思维模型”。做消费品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想透“我们给谁创造价值”,以及这个价值的先后排序。首先,我们需要为用户、客户、行业创造价值,帮助上下游供应链创造价值,给我们的员工创造价值,在这之后才是帮我们自己和股东创造价值。
会前休息期间,有人问我江小白的“必杀技”是什么。我告诉他江小白没有所谓的必杀技,我们只是在溯源,回到常识寻找原点,我们看重的是事物背后非常本质的一面,并非所谓的追求技巧性。那么,在消费品行业,我们应该如何抓到非常本质的东西?
具备CBA思维模型。
在大多数企业的价值排序中,“自我”价值往往有意无意被放在首位,也就是过多的“to A”。公司内部体系、流程、销量,指向的都是如何给公司创造价值,为自我创造价值,这些都是to A。事实上,我们经常不自觉地陷入这个层面。然后,我们才会思考如何为经销商创造价值,进入“toB”层面。到之后,我们才会做“toC”的工作。
也即是说,大多数企业做品牌的真实情况其实是ABC的顺序:A指的是对自我的价值,是第1位的;C指的是对用户的价值,是非常末尾的。
那回归本质,应该是怎样的?
从ABC到CBA,把价值创造的顺序倒过来。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C端,帮用户创造好价值。即使公司的业务中心在渠道需要通过to B来实现,但必须清醒且坚定地认识到,驱动B端价值实现的源动力来自于C端。
所以,我们必须逆向思考,只有实现了toC的价值,才能实现toB的价值,进而实现对我们自己的价值,也即是to A。这就是我要讲的CBA思维模型。
2
消费品投资人的格局思维观
1.着眼长期,拉大尺度看行业发展
回到主办方的这个题目,如果我是投资人,需要有怎么样的格局思想?
首先,我认为是拉大时间尺度看发展。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白酒行业两家上市公司,排第1的茅台和排第三的洋河。
2004年到2018年,茅台从30亿增长到了736亿;洋河从4亿增长到240亿。当然洋河2004年没有上市,4亿的数据是我大概估算的,中间我又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来做分析。一般做图表不会像我这样跳跃式地设置以年为单位的刻度值,但有时过分关注短期变化,反而容易忽略长期变化。那么,拉开14年的时间尺度,从这些数据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过去14年,茅台销售额实际上增长了35倍,洋河增长了60倍。
再看利润,茅台从2004年的8.56亿,增长到2010年的53.4亿,再到去年利润300多亿。洋河则从2004年的千万级增长到去年是81亿,实现了几百倍的增长。
再看市值,2004年茅台市值已经很高了,达到了百亿级,在当时行业内实属稀少。到现在茅台的市值是11000亿,增长了七八十倍。洋河就更高了,因为当时没市值,我们估计为两三亿,现在洋河市值1800多亿,涨了900倍。
假如我们是投资人,在2004年投中了这两个企业,而且是重仓持有,你能确保在过去14年不会清仓退出吗?现实中,我们投资的某个项目一旦上涨,我们会马上退出,赶紧找下一个更新的模式、更亮眼的创业者或者是企业。如果不注重长期价值,仅仅被眼前短期价值吸引,那么你极有可能错过14年后爆发式增值的茅台和洋河。
这个案例有触动我,我作为精力投入的投资人,这一生没必要二次创业,也没必要分散投资,我的一生能把酒行业做好就知足了。我今年40岁,从大学毕业第1天开始就在这个行业,到现在我依然在。如果我做到50岁,我还有十年可以打拼;做到55岁,我还有15年。我试图去找到这样的一个周期,我们也应该要看清楚这个原理。所以我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不做其他行业,我逼迫自己必须把足够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长期价值上。
2.以终为始 强化量级思维
观察上面这三张表,我们还可以反思自己思考的究竟是“数量级”还是“量级”。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乃至工作后完成的管理训练,让我们潜意识里具备了太多关于数量级的意识。什么是数量级?你手里有100颗芝麻,我有80颗,你比我多20颗,我俩斤斤计较,围绕谁先增加数量达到120颗竞争,这是数量级的思维模式。
那如果这时有人搬出来一个西瓜,咱俩直接不用比了,数量级的事情根本不用探讨了,因为芝麻在西瓜面前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八级地震比六级地震大两级,但八级地震的能量比六级地震大一千倍!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拥有更多的芝麻,而应该设法去拥有和芝麻有本质区别的西瓜,去寻找可以发生量级变化的“体感”。
创业者,在初期都很难,虽然企业小,但五脏俱全,需要操心的地方和大企业一样多。但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管理反而会更轻松,因为前期的努力已经发生了量级变化。随着企业量级的变化,我们的人才量级,资金的量级都发生了变化。一切反而变得轻松起来。
关于量级思维,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1点,投资人达到量级后才能找到替用者。创业初期,我们只有几个人,什么都得自己来,司机、前台都是自己来。但现在我们已经吸引到大量人才,搭建了团队,不用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曾国藩讲过,但凡成大事必须要找到替用者。意思就是,企业、创始人或者投资人只有达到量级变化,才有可能找到替用者。当思维停留在数量级层面时,经营者未突破量级,不太可能找到替用者。
第2点,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少”意味着精准、明确;“多”意味着、质变。做决策的时候,不是要追求数量多,而是应该聚焦到真正重要的、能产生量级变化的决策。做对了这些“数量少”的决策,反而容易产生一个大的量级变化。
第3点,决策量级的第1大变量是时间。心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事态。只要我们心里是着急的,手里的事都可能看上去很急。比如你心态上为销量着急,你很可能做出加速砸钱,多做广告,老搞营销的决策。外界也说江小白老搞营销,但这其实是对我们的误判。我甚至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基本不做促销。
可能大家会觉得,投资人不是要销量吗?那今年多促销,折扣给一点,销量不就可以增长50%?但是这个销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于C端消费者,你用低价去吸引,这只能证明你的促销产生了购买,但是品牌上的效果完全没有显现,这样的C端消费者粘性是不够的。
那真正好的品牌效应是怎样的呢?比如耐克的限量版球鞋,官方渠道正价买不到,还会有很多忠实粉丝会去球鞋二级市场购买,去一些收藏家手里高价购买,甚至还因此催生了球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这才是品牌效应。
我们做品牌要做出价值,一定是需要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