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998.TV/ 2020-07-03 阅读数:1070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诗经》里着名的记述之一。据考证,在《诗经》里出现的百余种动植物中,“黍”的提及次数之多让人有理由相信“黍”是周代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大面积种植的“黍”丰产后,黍米酿酒成为非常大的可能。以此推理,当时的黄酒是黍米结合酒曲制作而来,也就是今天依旧能喝到的北方黄酒——黍米黄酒。
抹不去、忘不掉的老味道
黄酒也称米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之一。其产地广,品种多,根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北方黄酒和南方黄酒。大黄米(黍米)是酿造北方黄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则是南方黄酒酿造的首要选择。历千年积淀,北方黄酒和南方黄酒都形成了各自的工艺和口感。北方黄酒又叫华北黄酒、黍米黄酒,主要产自华北、东北及黄河流域,如即墨老酒、大连老黄酒等,大连老黄酒是北方黍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大连酿酒的历史悠久,大连大嘴子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大连已有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仅大连老黄酒的王家老酒就有120多年的历史,王家老酒是由山东来大连的王志依照家传技艺酿制而成。据《奉天通志》载:“奉省地寒故饮者多也。黄米亦可酿酒,曰黄酒,又曰元酒,味稍薄,农家亦自为之。”大连老黄酒酒度10°-15°,酒液光亮透明,醇香浓郁,入口酸甜协调,味感柔和醇厚,余味清香。
选用籽粒饱满且新鲜大黄米、麦曲经泡米、发酵、压榨、勾兑等环节,在自家制作的大锅中用直火如同熬粥样熬制而成的大连老黄酒,色泽红褐浓郁,焦而不糊,酒香扑鼻。这种纯手工酿造工艺天然发酵的酒,其香气和浓郁的酒味都是在熬制过程中自然形成。
近年来,大连老黄酒酿制技艺相继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第四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的酿造工艺,让大连老黄酒独具浓郁的东北风土和风味。在大连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大连老黄酒是探亲访友、招待客人的必备佳酿。“一碟花生米、一杯老黄酒,望着冬日雪花飞舞的窗外,酌上一口”是大连老辈人的心头甜蜜回忆以及永远忘不掉的味道。
酿造技艺传承人王贵玉
说大连老黄酒,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六人专家组”成员、第五届全国黄酒评酒会“六人专家组”成员、我国着名白酒专家、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贵玉。
清朝中晚期,由于生活贫困,居住在胶东半岛的山东人在无奈下会凑点路费,找条小渔船,从海路前往关外。那时候没有机械化船只,没有定位系统,没有照明,有的只是小舢板和船老大的航海经验。相关资料显示,自清朝入关起,有不少乘船“闯关东”的人,由于海风变化,漂流到朝鲜和日本等地,至于颠舟于海上者,则不计其数。从山东出海,漂到大连,再从现在的旅顺、金州海岸上岸,大连是山东人“闯关东”中转站。
命大福大的王志一家人平安上岸后,凭借酿制黄酒的手艺在大连扎下了根。
王贵玉是王志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现已传承至第七代。黄酒世家的王贵玉自小受家族传统酿酒文化的影响,对大连老黄酒有深厚的感情。王贵玉15岁开始学酿酒,期间,他得到酿酒名师翟乃真的指导,并先后进入大连轻工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几十年来,王贵玉从曲房培菌工成长为技术员、副厂长、厂长等,再后来,他被选聘为国家白酒评委、黄酒评委,且连续被聘为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六人专家组”成员,第五届全国黄酒评酒会“六人专家组”成员。
“我国黄酒生产都采用优质粮食酿造,是发酵的压榨酒。原料中存留的营养物质和发酵转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大多保留在原酒中,这是其他酒产品不可比拟的。”王贵玉介绍,黄酒是好谷物加生化代谢丰富产物,极易被人体吸收,其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调节人体分泌代谢机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王贵玉认为,健康饮酒是饮酒者非常关心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饮酒数据化建议,对理性饮酒和健康饮酒有指导意义。既不视酒一无是处,也不拿酒当神药,但酒产品在饮食、保健、医用上的确是有基本功能的。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看,古人饮酒有许多戒律,而从现代人饮酒状态及负面案例看,酒需要科学饮用,所以说,古人饮酒的戒律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三大原因导致老黄酒没落
目前,就国内红酒、啤酒、黄酒的消费市场而言,三者比较,黄酒明显呈式微之势;而相较于白酒,无论是在消费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黄酒也是逊色不少。
在黄酒滞后白酒发展的外部环境上,除了近百年来白酒得到很好普及之外,还有“喝酒追求效果”的原因。一斤白酒够几个人喝,能达到应酬和招待的目的,“但使主人能醉客”让白酒成为非常划算的“致醉”之选。毕竟酒量大或慢慢饮黄酒的人要喝掉数斤才能致醉,对当时经济条件不丰裕的人们来讲是不能选择黄酒招待客人的。
大连老黄酒曾经是大连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酒类,近几十年的没落,王贵玉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从市场消费看,不包括家庭自酿酒情况下,上世纪50年代全国黄酒产量超10万吨。60-70年代20万-30万吨,虽然改革开放后,黄酒得以快速发展,达到目前年产300多万吨,但还是被白酒远远地甩在后面,其历史地位发生严重错位。
二是大连老黄酒生产过程复杂,工艺管理难、品质控制难、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销售价格低、流通受保质期困扰,市场范围扩展慢,消费市场导向淹没了其健康保健价值。
三是大连老黄酒生产中“二难二低”成为投资阻碍。小作坊甚至家庭酿出的黄酒品质低下、安全无保障、售价低,消费者和企业对工业化高水平投资认识不够。
“生产、消费区域性明显,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得不到更多的投入和发展,进而导致企业放弃生产,致使老黄酒传统工艺出现断层,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王贵玉坦言,但毕竟手工酿造与机械生产的品质口感不同,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的“十二要诀”,其工艺繁琐,酿造糊化过程十分艰苦,这些年来的坚守过程让我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老黄酒有责任让年轻人读懂慢时光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老黄酒的没落也是相对的,相对于历史长河的阶段,黄酒的兴盛时期远远长于其他酒类,于此,黄酒今天的有待辉煌,也是一时的。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注重“饮酒营养健康”等消费观回归,黄酒重新受到市场的重视,销量的逐渐增长引导着投资市场的提升、增加、扩大。
“黄酒产业复兴在望,大连老黄酒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王贵玉分析道,日本清酒对于发展我们的老黄酒有着重大借鉴意义。传入日本的绍兴黄酒工艺被日本改良后,畅销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我认为之所以能让其成为日本国民喜爱的酒,是因为他们坚守改良提高生产技术不放松,坚守传统饮用方式习俗化。”王贵玉接着说,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日本人饮用仪式感不简化,温酒程序不简化。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温酒的习惯,并发明了温酒机,方便温酒服务,提高温酒质量。在饮酒中,让生活慢下来,在慢节奏中形成永远不变的饮酒礼仪。
近几十年来,在黄酒行业不算景气的情况下,以王贵玉为代表的黄酒技艺传承人总结出大连老黄酒工艺的“三大古法、十二要诀”技艺要点,克服了黄酒生产中“二难二低”的弊端,解决掉长期存放酒质稳定性的难题,让大连老黄酒适于长期贮藏。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在国内,黄酒较之于白酒、啤酒的市场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黄酒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酿制技艺被列为大连市、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连老黄酒,年轻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吸引年轻消费者进入市场消费,是大连黄酒企业要做的课题,要下的功夫。(来源:华夏酒报)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