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机械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赛道,包装机械行业正在食品、饮料、药品等下游消费品的拉动下,进入新的增长节点。据相关人士分析,“未来包装机械的增长主要在三个领域: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消费升级推动产品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增量需求(比如啤酒小瓶化、罐装化率提高,常温奶和低温奶崛起),以及白酒行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
作为机械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赛道,包装机械行业正在食品、饮料、药品等下游消费品的拉动下,进入新的增长节点。据相关人士分析,“未来包装机械的增长主要在三个领域: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消费升级推动产品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增量需求(比如啤酒小瓶化、罐装化率提高,常温奶和低温奶崛起),以及白酒行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
国内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和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有利因素都在刺激国内包装机械市场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包装设备产量正在逐步增长:2021年前四个月,我国包装设备产量为22.82万台,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59.1%。2020年我国包装设备产量达到26.34万台,同比增长25.2%。
行业规模年增速4.5% 食品饮料贡献新增长点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包装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604亿美金,整体保持4.5%的年化增长率,其中55%的新需求将集中在亚太地区。
包装设备的上游行业是钢材、机械元件、电气元器件、塑料颗粒等行业,下游行业主要覆盖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家用电器、造币印钞、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建筑材料、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图书出版等。
从下游应用领域的集中度来看,包装设备机械中前三大终端应用领域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食品饮料包装需求占整体需求量的56%,未来,食品和饮料产量每年预计增长3.2%,供应商开发新产品时就需要新的包装设备。
国内包装设备终端应用领域结构与结构类似,前三大领域同样为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占比分别为 33%、21%、11%,食品饮料是下游大细分市场,占比超过一半。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食品饮料行业固定投资增速自2020年2月见底后已进入上升阶段,2021年1-4月国内食品、饮料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7.80%、28.40%,其延续的增长需求将为包装设备提供部分稳定的市场需求。
下游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一是啤酒包装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如小瓶化、罐装化趋势带来的新需求;二是低温奶中的巴氏奶在国内液态奶市场的占比低,只有25%左右,离日本、欧美国家超过80%的占比差距较大,未来巴氏奶的灌装包装设备需求会逐步加大;三是白酒行业的酿造、灌装、后道包装正在加快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白酒自动化产线行业蓄势待发。
梳理相关酒企公告发现,国内主要白酒企业普遍开始智能工厂的新建或改造,仅仅已公告项目中涉及包装相关技改的项目合计规划投资金额已超过400亿元,未来2-3年平均每年技改投入金额约60亿元。
消费品的更新迭代速度越快,包装的更新也就越快,相关人士表示,“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的是,包装设备的更换周期要小于寿命期,通常一个包装设备可以使用8年左右,但实际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一旦消费品更新,相应的包装设备也要一起更新。”也就是说,当快消品这趟快车开动的时候,搭上快车的包装设备行业也将迎来更高速的发展。
国内市场接近千亿 自主研发能力显优势
加上在7月8日上市的宏华数科,属于印刷包装机械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共十个,分别是京山轻机、达意隆、东方精工、长荣股份、普丽盛、新美星、中亚股份、爱司凯、永创智能,另外还有做啤酒设备的乐惠国际。
2020年,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营收约810.87亿元,同比2019年的742.02亿元增长了9.28%。2020年进口设备金额约为108.41亿元,占比达到13.37%。结合产量及进出口情况,业内人士测算国内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
国内包装行业内,外资企业仍然占据主流市场,以利乐、克朗斯、博世、KHS 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包装设备企业,通过提供大型、成套、标准化、高精度、高速化的单机设备和智能包装生产线,占据高端包装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
国内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与海外同行仍有差距,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京山轻机、永创智能两家。京山轻机2020年营收为30.6亿元,永创智能2020年营收为20.2亿元,乐惠国际、中亚股份、达意隆、新美星、普丽盛的2020年营收分别为8.52亿元、6.62亿元、9.3亿元、6.91亿元、4.59亿元。
上述公司中,达意隆和新美星主要定位于饮料产品的包装设备;普丽盛和中亚股份服务于乳制品行业,前者的包装形式是纸基复合材料,后者的包装形式是塑料杯和塑料瓶;乐惠国际服务于啤酒生产过程相关的设备;永创智能主要集中在产品后道包装,包括成型填充封口系列设备、贴标打码系列设备、智能包装生产线等。
包装机械行业集中度较低,国内从事包装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大多数规模较小,研发能力不强或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相关人士认为,未来行业的整合进程会加快,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企业加速淘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永创智能、乐惠国际、中亚股份等国内细分领域龙头的市场份额和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来源:财联社 责编: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