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的产生到蓬勃发展再到精益求精的过程已经历经千年,这一过程中自诩为酒仙,酒圣,酒神......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回望古今,饮酒之人如此多,真正能够被大众记住的酒中人,总是与酒有着妙趣横生的关联。
网上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
如果不喝酒,刘关张在桃园聊完天就离开,三国演义,剧终。
如果不喝酒,孙悟空就安静了,在天庭当个弼马温,西游记,剧终。
如果贾雨村甄士隐,他俩遇见了没留下喝酒,曹雪芹写完第1回,红楼梦,剧终。
如果没有酒,宋江就不会提诗,108好汉还没开始就散了,水浒传,剧终。
那如果TA们不喝酒又会“失去”怎样的故事?
壹
“果壳宇宙”里的自封王 者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
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
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刘伶《酒德颂》
“竹林七贤”各有“贤”的道,可是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历史上则纯粹以醉酒而闻名。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才是好的红颜知己。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什么成败,什么荣辱,什么功名,都是浮云,这酒里,才是朗朗的乾坤。
在醉酒后的乾坤世界里,他常常能把自己想象成宇宙中的巨人,空间上,他以天地为房子,那日月星辰,不过是房子的窗户,而这悠悠的岁月,在他眼里,不过就是眨眨眼睛的事情。
贰
逢歧路而嚎啕的痛饮狂者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晋书《阮籍传》
有不少古籍中就曾提到三国魏末时期的文人大家中,性情真、趣事多的当推阮籍为首。阮籍嗜酒后,自信感爆棚,琴棋书画样样都行,也因为酒后真性情展露无遗而闹了不少笑话,促使成为了很多诗酒之人的饭后谈资。
相传阮籍时常毫无目的地独自出行,驾着牛车的同时一定装载着满车的美酒。一路饮酒一路行走在途中,那个年代他就是市井里别样的一道风景线。可是每当天色渐晚,自己又喝的迷迷糊糊找不到回家的路时。他便会扔掉缰绳,不顾左右地放声大哭。
叁
指松为人的醉酒达人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慢慢酒史长河中,辛弃疾没有被赐与酒王的封号甚是为他惋惜流涕。因为关于他的诗词中,几乎都围绕“酒”、“醉”、“壶”、“杯”、“盏”、“饮”、“斟”等相关字眼。
关于他醉后的趣事还真不少,话说他在松树旁边喝酒野炊,可能是喝大了,瞅见这旁边的松树像是一个人,以为这像人的松树要来扶他,这傲娇的辛弃疾哪能觉得自己醉了呢,竟不觉地用手推开松树。
肆
千杯不倒的忘我酒徒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将陶渊明誉为不折不扣的酒徒,他一定实至名归,在他的意识中,没有酒的生活大概一定不能称之为人生,所以不管家境有多贫寒,穿的有多破烂,有了酒,这些身外之物都是浮云。
陶渊明如此嗜酒亲戚也看着不忍,据说有个亲戚邀请他去吃酒,结果他一杯未完另一杯就已端起。从天明喝到了傍晚,酒桌上的酒都被他一人一饮而尽,喝得卧倒在地了,嘴里的酒也一直没有断过。此等举措,陶大诗人怕是让人不敢再叫他去酒馆了吧。
在酒的氤氲下
才能让人们忘却烦恼
不在乎凡尘琐事
不在乎世俗眼光
释放真实的自己
酒后趣事
TA有你也有
快留言一起分享吧(文章来源:酩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