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998.tv/baijiuzs/ 2024-01-23 阅读数:234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3年1月-12月,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2023年白酒总产量呈现小幅收缩态势,至此中国规上白酒产量已连续第七年下降。
“2016到2023”
产量下降背后是库存积压?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6年,白酒产量仍保持正增长。其中,2013年白酒产量为1226.2万千升,同比增长7.05%;2014年白酒产量为1257.13万千升,同比增长2.5%;2015年白酒产量为1313万千升,同比增长4.46%;2016年白酒产量为1358.4万千升,同比增长3.5%。
此后,2016-2022年,白酒产量分别为1358.4万千升、1198.1万千升、871.2万千升、785.9万千升、740.7万千升、715.6万千升和671.2万千升,出现了持续6年的下降。
2023年,在原本的预想中,这本该是白酒行业奋发向上、昂扬拼搏的一年,却在年初的一场春节“开门红”后,再次走上了价格倒挂、库存高企、动销困难的“老路”,一次又一次的旺季遇冷,浇灭了市场热情。
“去库存”更成为酒业的重中之重。从今年三季报的存货规模看,截至2023年9月末,20家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仅顺鑫农业存货金额同比下降,其余均同比增长。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5家酒企存货均超百亿元。
2023年11月,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一则通知,更将行业库存的严峻性表露无遗。“经销商及代理商积压库存过多,无法进行正常采购”,原计划于12月11至13日举办的2023杭州国际酒业博览会延期,将与2024北京国际酒业博览会合并。
库存、库存、库存……在这些库存没有真正消化之前,白酒产量肯定会出现下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正常的风险规避,谁也不愿意承担“酿出酒却卖不掉”的风险。
当然,大家还必须看到库存之外的情况,那就是白酒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所谓的减产,其实并不包括龙头企业……
“一面减产、一面扩产”
矛盾吗?
存量时代呈现的“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整体白酒产量下降的同时,却在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和优势品牌集中。
以酱香型白酒为例,2023年仁怀酱酒下沙的企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市场反馈可能有四成的酒企减少甚至没有下沙;另一方面,头部名优和优势酒企的产能却在增加。
贵州茅台酱香系列酒柑子坪生产区域建成投产,新增产能7200吨;习酒下沙5.8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郎酒下沙7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上海贵酒也在推进3000吨技改扩产项目……
从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头部酱香企业与其他酱香企业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一升一降”的趋势十分明显。而这,还仅是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表现之一,小型酒企不敢涨价与头部酒企官宣涨价的对比同样是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体现。
虽然市场上一直在说“除茅台酒以外都在倒挂”,但在2023年还是有多家酒企先后官宣了“涨价通知”。一方面,价格可以为品牌力保驾护航,同时也是提振经销商士气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名酒显然掌握更多市场话语权,纵然市场上千难万难,名酒还是有涨价的底气。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的白酒市场就是“一升一降”的市场。白酒的销量下滑,销售收入上升,说明白酒的销售均价在提高。白酒的企业数量在下降,销售收入在上升,说明白酒的行业集中度也在提升。
2024年“一升一降”的趋势应还会持续,整体产量会继续降,龙头企业则是继续扩产;价格倒挂继续,名酒价格却有望在逆势中继续尝试向上突破。(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